全国服务热线:400-627-0012 首页 | 收藏 注册登录

审完一篇SCI稿件,整个人都不好不好的了!

发布时间:2016-07-20 | 来源: | 责任编辑:嗵嗵e研

 


上周收到一国外SCI期刊编辑的审稿邀请,粗略过了一下论文,呀,选题和我的研究方向很近啊,不仅大方向一样,连选的研究点都是一样的,感觉还是有点小激动。


忙完手头的工作,立马就开始看稿件。这审稿的心情,犹如近来的股市跌宕起伏捉摸不定。当收到稿件的那一刹那,我也是觉得信心满满的,应该能够从稿件中汲取营养,学到东西。但看完稿件摘要的时候,丝毫没有找到亮点,作者声称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减少任务抢占的次数,进而减少任务的响应时间。但作者并没有说能够减少到多少程度, 这样的减少是否有意义呢? 接着是引言,作者没有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工作说明白, 也没有将自己工作与前人工作进行比较,唯一提到的几个文献的工作那都是二十多年前。而最近关于这个研究点的文献都比较多,不知道作者是刻意回避,还是出于其他目的。


让人心情不快的就是作者的态度,引言还没有看完,就发现不下五个语法错误,更有甚者同一个句子,居然一模一样的重复两遍,连句子中的错误也是一样的。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拒搞的概率已经达到50%。当然这些不能成为我拒搞的主要理由,毕竟论文的创新性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论文的主体部分,问题更严重,作者定义符号说明所提出的新算法。然而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定义的符号居然也出问题。如作者用Ti表示任务集,然后接下来又用Ti表示单个任务。这是闹哪样?让我去猜吗?难道不会换个符号?关于符号的问题还不只这些,花了很多篇幅定义了几个符号,居然全文都没有用到,而某些用到的符号在这之前居然没有定义?


到了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作者的所提出的新算法,想引进一个抢占阈值来限制任务的抢占次数。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及如何给任务分配抢占阈值,抢占阈值的分配决定着任务的抢占次数,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居然回避了,没有提及?难道又要我猜?


接着作者说利用高优先任务的”缓冲区时间“来为低优先级任务服务,但你得说明白是怎样得服务法啊,到底在高优先任务调度之前,还是在高优先任务执行中,还是在高优先任务完成执行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将这段时间挪用之后,是否会对算法的可行性造成影响呢?看来又要我猜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中提到通过减少相对截止期限,这样可以减少中断延迟。我从头看到尾,就出现一个相对截止期限的公式,而这个公式根本体现不出来相对截止期限会减少;好吧,就算相对截止期限能够减少,那你也得说明白相对截止期限减少能够导致中断延迟减少,哎,你又只字未提。看来又要我来猜了?


到了实验部分,你说你的算法很先进,你只是和40多年前的算法比较是先进了,但这40年关于这个研究点的文献多如牛毛,你为什么不和相关的工作进行比较呢?这如何让人觉得你的工作先进了?


这篇稿件的结果可想而言!不过,对我来说,要用我那蹩脚的英语给你写审稿意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把你的稿件拒了,但我至少写了整整3页A4纸的审稿意见,总算对得起你,对得起编辑。


虽然审这篇稿件心情不是很愉快,但孔子不是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至少,我可以用你的不足,来劝勉自己。


0

京卫计网审[2015]第0523号      京ICP备14051922号      京ICP证16040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06号      Copyright © 2014 北京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27-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