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27-0012 首页 | 收藏 注册登录

你会讲故事吗?

发布时间:2016-05-16 | 来源: | 责任编辑:嗵嗵e研

 


在“标书如何包装?”一文中曾告诉大家,标书撰写的技巧是用“专业科普”的形式介绍研究计划的各个方面,用讲通俗故事的形式引导评审专家理解研究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假说和创新点、研究方案和关键技术点等方面的内容”。这段话还是太专业,不容易理解。下面以“讲故事”作为切入点,把这段话进一步翻译成为更加容易理解和实践的内容告诉大家,最终目的是希望朋友们能够提高标书的中标率。


好 的 临 床 问 题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故事要吸引人,要抓眼球,才有人听,有人看,凭什么?首先是有一个好的开头。以临床研究标书为例,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是第一个抓眼球的东西。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临床研究中,临床问题是,为什么在婴幼儿中突然出现大量罕见的泌尿系结石?标书要求临床问题简单明了,说明一个重要的临床现象,用一句话写清楚。临床问题想起来容易说起来难,落笔生根更难,写过标书的朋友一定有体会。用各种方法去讲一句话,总是不满意,反复修改,每次有点进步,似乎满意了,过几天又有新的想法,又变了,反复折腾……。临床问题抓眼球要注意文献支持,要引文献,数量不必多,够用,说明问题即可。


趁 热 打 铁,凝 练 科 学 问 题  


单靠临床问题抓眼球不够,还要进一步升华,就是凝炼临床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即研究和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索未知的规律。因为什么规律没有搞清楚所以临床问题没有解决。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病因学研究中,科学问题可以表述为,导致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想清楚了,与临床问题呼应。科学问题的表述要用科学语言,与医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不完全同,是难点,是写标书过程中要练的“内功”之一。给大家的建议是反复操练,屡败屡战,持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似乎感觉到了,但讲不清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科学问题写好了,评审专家马上就会刮目相看,这份标书的申请人不错,科研训练到位,标书规范,标书离中标又进了一步。


独 树 一 帜 ,提 出 假 说  


临床问题和科学问题的提出和凝练只是申请人把研究的方向搞清楚了,问题的重要性和价值得到评审专家认可,但没有说明怎么办,怎么解决问题,故事还没有讲完。故事的第三步就是抛出一个“new idea”,一个由申请人提出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研究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另一个专业名词叫“工作假说”。这个东西很厉害,一定是原创的,与别人不一样。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病因学研究的工作假说可以这样表述,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人工喂养、年龄、性别、早产、导致脱水的疾病等可能是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对不对不知道,因为还没有研究,缺乏数据支持,但依据各方面的证据和现有理论推测似乎是合理的,有一定的可行性,既不能太离谱,又不能太保险,有一点风险,有一点难,还算靠谱,可以试一下,这样的工作假说就符合标书的要求。讲多了有点玄乎,试一把就知道了,又难又不难,还是积累问题,持之以恒,屡败屡战。


依 据 规 范,整 理 成 文 


后面的故事就好讲了,都是规范的套路。建立因果关系模型或相关关系模型;选择适用的临床研究方案,大致讲清楚准备怎么做,给评审专家画一个虚拟的大饼……。这些事情搞不清楚可以找人咨询,自己看书照葫芦画瓢也可以,只要不断折腾肯定能写好。


简要小结是,讲故事要抓几个关键点,这几个关键点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故事本身的价值、完整性和内在逻辑关系是标书说服评审专家的撒手锏,要好好利用哦!

0

京卫计网审[2015]第0523号      京ICP备14051922号      京ICP证16040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06号      Copyright © 2014 北京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27-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