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27-0012 首页 | 收藏 注册登录

盲法里的那些小事

发布时间:2016-05-13 | 来源: | 责任编辑:嗵嗵e研

 


1、盲法有什么作用?

盲法的作用主要是:1、对于研究对象而言,可以降低因研究对象心理或生理上的反应而对干预效果产生影响,另外研究对象更容易遵守研究方案,减少失访的发生;2、对于研究者而言,不会区别对待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或剂量不同等),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也会更客观;3、对于数据统计分析人员而言,在统计分析中会更公平、公正,不会翻来覆去地折腾数据,去刻意追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盲法和随机方案隐藏的区别。

临床试验设计往往有几个要素,随机、对照和盲法等。随机方案隐藏是随机化的实施方式之一,由此我们便知道其实盲法和随机方案隐藏是从根本上不同的。但是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人糊涂地说随机方案隐藏到最后才拿出,决定了不同的组的处理方式。这是错的,首先随机方案隐藏在随机化过程后就暴露了(没必要隐藏了),其次如果这个隐藏的随机方案能够决定不同组的处理方式,那么是因为它采用了盲法,而并不是因为它“隐藏”。

总之,用盲法可以不随机,用随机也可以不盲法。当然你也可以既不随机也不盲法。


3、盲法可以用在非试验性研究中吗?

可以。比如一些观察性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中也可以使用盲法。大家都知道盲法一般只盲研究对象、研究实施者和数据分析人员,在病-对和队列中,一些研究实施者(如研究结果评价者)是可以盲的。比如队列研究的结果需要B超评价,那么在做B超时就可以不告诉B超大夫该研究对象有没有暴露。又如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可以对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人员设盲。


4、盲法在论文中该怎么表述?

大家都知道盲法有单盲、双盲和三盲之分。在一个临床研究中,有研究对象、有科研大夫(负责研究设计)、有临床大夫(负责研究操作)、有科研护士(负责研究数据收集管理等),还有数据统计分析人员(负责统计分析)。其实上面的分法也不详尽,比如负责研究设计的人员也很可能自己去做临床操作和数据收集。

这样如果在临床研究中盲了其中的部分人员,那么这个研究应该是几盲呢?其实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非要写成是一二三盲中的一种,只要你把研究过程和到底盲了哪些人写清楚了,读者自然会去判断在你的研究中盲法的使用是否恰当。


5、盲法与安慰剂

由于存在安慰剂效应,当某一个疾病不存在有效的治疗措施时,在研究时往往会引入安慰剂,即一组给予试验药物治疗,另一组应用安慰剂(Placebo)。所以这样的对照组(安慰剂组)处理方式就可以平衡掉试验组的安慰剂效应。安慰剂要求能够对试验药物以假乱真,从外观、性状、气味和包装上应该和试验药物尽量一致。

当某一个疾病存在有效的治疗措施时,这时候分组往往是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采用新方法治疗。此时的盲法就需要依赖双模拟(Double-dummy)来实现,双模拟就是新药旧药都有模拟的产品,常规组给旧药+新药模拟品,新药组给旧药模拟品+新药。 


6、要有紧急破盲方案

在盲法的研究中,当某个别研究对象出现紧急情况时,要有紧急破盲预案。在紧急救治时,如果大夫都不知道患者吃了什么药物,问题就太严重了。所以紧急破盲要及时、可行。一旦该病例破盲,在结果分析时就应该对该病例另行处理。


7、可进行盲法实施效果评估

在研究结束之后,研究设计者可对盲法是否成功进行评价。选取被盲的研究对象、研究者或数据统计分析人员,调查其对两组的认识来判断盲法是否成功。原则上这些人对于分组的猜测应该是随机的,但往往不是这样的,就像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样,研究中也没有绝对猜不出的盲。

如果在文章中对盲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一定的评估,这会更有助于读者去全面地认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0

京卫计网审[2015]第0523号      京ICP备14051922号      京ICP证16040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06号      Copyright © 2014 北京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27-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