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27-0012 首页 | 收藏 注册登录

科研数据透明化是把“双刃剑”

发布时间:2016-04-26 | 来源: | 责任编辑:嗵嗵e研

 

科研数据的透明化是一个目前被大家争相追求的目标,因为太多的证据表明,很多科研结果不可复制,演化成一个个烂摊子无法收拾,同时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临床上,因为试验结果经常不对外公开,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给医生、研究人员和病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前段时间报道的导致1人死亡、5人住院的法国临床试验悲剧,也因为法国当局和Biotrial公司均未披露试验中所服用的药物分子式,被众多科学家诟病。


这些结果带来的恐慌,导致科学界推出了有关数据透明化的各种措施,以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并接受公开批评。但是,对于任何新的发展,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许多可以改善科学的措施——数据共享、公开同行评审和公众参与社会媒体——都可能反过来不利于可持续的发展。


公开数据却遭受网络暴力


就像红酒或者健康饮食一样,好的事物被推到极致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科学界也是如此。许多数据即使已经被公开出去,还是会有人懒于查找而选择直接索要,给研究人员带来了许多额外工作。很多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也收到了无数的请求信息和抱怨,同时还出现了网络骚扰、歪曲科学发现甚至暴力威胁事件,特别是这些研究人员所在领域比较具有争议的时候。这样的攻击把科学家们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处境。当科学挑战了人们的信仰或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很可能引起大范围的反对,而这些人更加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听取建议了。

我们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对称的:当科学家们应当披露所有科研相关资金和数据,科研结果受到审查时,相同的规则应当适用于批评家们。比如,如果研究人员需要预注册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计划,使用该数据进行再分析的批评家们应该同样表明自己的目的,如果科学家必须披露他们的利益冲突,为什么数据请求者不应该同样如此?


数据请求者的身份重要吗?


我们且不提访问数据的目的,访问数据的人本身重要吗?是不是应该有个标准来衡量?或者是不是所有人在数据透明的大伞下都是公平的?乍看之下,肯定很多人选择回答,你这都公开透明了,怎么能有门槛呢?肯定是一视同仁所有人都可以访问科学数据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数据包含一些需要匿名的信息呢?比如研究涉及一些社会比较敏感的医疗条件、医学有关的项目信息,作为研究的一部分都被收录其中(比如医生的姓名或者邮编,参与者的收入和职位等)。那不就等着其他人找上门了吗?即便是通过一些科学手段匿名化这些信息,也不难排除一些怀有不同目的的数据请求者。


另外,许多有组织的攻击都呼吁更多数据开放,而其通常目标是找到一个分析方法,使得针对自己的不良结果消失。比如美国的烟草行业赞助并起草了US立法,来加对强烟草研究数据的访问,其根本目标是推迟或阻止循证公共卫生措施。呼吁更多的数据也可以用于创建数据被保留的假象。所以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和解决。


当研究人员不能分享数据的时候,应该解释清楚为什么。有效的原因可能包括涉及临床数据保密问题,或者研究的参与者并没有同意数据共享。如果超出了参与者同意的使用范围,研究人员还需要控制数据被使用的方式(例如,为了不同的目的,收集数据分析民族、种族或性别差异)。数据可用性的状态应该体现在出版记录中,同时提供信息被保留的细节以及原因。像PLOS和心理科学协会下属包括Psychological Science在内一些期刊,可以已经做到这一点。

0

京卫计网审[2015]第0523号      京ICP备14051922号      京ICP证16040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06号      Copyright © 2014 北京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27-0012